要做好TOC工厂管理,不外乎于四大招:一个机制、两个现场、三个M、四个挖尽。
第一、建立产销协调机制
业务要根据工厂的产能来接单和答应客户交期;而不是以往的业务先跟客户确定好交货期,然后把订单丢给工厂,这样只能是造成工厂的混乱,而业务承诺客户的交货期也得不到“说到做到”的保证。
产销协调机制的建立,需要生管一次性释放所有的已接订单,工厂根据CCR的产能进行排产,如果业务再接到订单,要根据CCR产能、各产品在CCR的加工工时、在CCR前排队的订单、缓冲大小四个数据来确定此订单的安全交期。
为什么大多数的工厂的业务没有按照工厂的产能去接单?是因为他没有可以依据的机制,而建立产销协调机制可以很好的解决工厂和业务之间协调的问题。
建立产销协调机制要知道几个方面的数据:
1、
2、
3、
4、
第二、两个现场的缓冲管理
一个工厂只有两个现场,生产现场和采购现场。
1、
2、
第三、三个M
所谓的M是指MTO(订单式生产)转向MTS(库存式生产)。MTS的生产模式比MTO模式大大降低了对工厂的要求,同时大大加快了对客户需求的反应速度。
1、MTO的缺点在于不仅要考虑生产前置时间,还有靠考虑采购前置时间,导致工厂对客户需求的反应速度非常迟钝。而在工厂,我们发现,有三种形态的情形可以转化为MTS生产模式。凡是重新生产的产品、半成品、原材料,均可采用MTS模式。1、成品的MTS:对于那些经常下单的产品,如果我们建立成品的目标库存,采用卖掉多少工厂补多少的办法,那么就减掉了采购时间和生产前置时间,在第一时间就可响应客户的需求。这是第一个M。
2、原材料的MTS:同样道理,对于那么经常重复使用的原材料建立MTS拉式补料,首先建立常用原材料的期初库存,原材料消耗多少,采购立即下单采购多少,这样可以在客户承诺交期时就不必考虑原材料的采购的前置时间,加快对客户需求的反应速度。这是第二个M。
3、半成品的MTS:常常在顾问客户的生产现场发现有些常用的部品的制造工艺极为复杂,常常由于个别部品的生产前置时间过长导致整批货的交期很长。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生产负荷不饱满时,建立这些常用的、工艺复杂的部品的期初库存,然后采取用掉多少补多少的办法进行管理。
如果对于那些不经常反复下单的产品、不常用的原材料及不常用的部品就不能采用MTS模式,而只能用MTO模式来管理即可。
MTS生产模式常常使顾问客户害怕产生库存,其实采用TOC的缓冲管理,及时调节库存缓冲的大小,就几乎不会产生大量库存,更加不会出现呆滞库存。
第四、挖尽CCR产能四问
一个工厂的产能被CCR的产能所决定。
当我们认为CCR产能已经用完时,请问一下几个问题:
1、
2、
3、
4、
以上四招即为工厂管理的四大招,如果工厂能执行此四招且落实到位,那么很快就会成为一个完美的工厂。